不一样的营销课:品牌重塑和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院校招生 | 2024年12月26日 16:14 | 文章来源:都学考研
在浙江丽水龙泉的这片山水间,一群年轻的浙大学子正用管理学、营销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乡村文化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一次课程调研,更是对传统文化活力的深入探索。
近日,浙江大学24级GMBA班的同学们前往丽水市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开展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移动课堂活动。本次移动课堂邀请了浙大管院市场营销系、浙大MBA《营销管理》授课教师杨浙帅,以及浙大文化和旅游产业管理MBA项目学术主任吴茂英,带领同学们以营销学知识赋能乡村振兴。
杨浙帅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百人计划研究员
浙大MBA《营销管理》授课教师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并重的当下,浙江大学GMBA《Marketing Management》课程带领同学们走进乡村,致力于培养能在国际视野下引领乡村振兴的管理人才。为了更有效地塑造能够响应国家政策、推动乡村振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该项目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中国文化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模式。
此次,《Marketing Management》精心组织了龙泉移动课堂,引领学生深入乡村一线,从历史文化挖掘与现代产业发展视角,基于学院教授团队为课程专门设计的实践课程,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村民访谈等形式,全面而深入地探索了龙泉溪头村等地的乡村振兴实践。学生们在现场体验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探讨了如何将管理学知识应用于乡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及如何通过品牌塑造、数字化渠道拓展等方式,激活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吴茂英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系主任
浙大文化和旅游产业管理MBA项目学术主任
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财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青年学生的智慧与广袤的乡村、深厚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引导他们扎乡村之根结振兴之实,扎文化之根结传承之实、扎创意之根结创新之实。
因为乡村旅游研究、文化特派员等工作契机,我有幸来到浙江最偏远的浙闽交界的溪头村,并参与其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作为全球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重要传承地,溪头村的确取得了另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但依然存在文旅产业发展战略不清晰、有资源缺业态、有资源缺营销、有流量缺留量等问题。这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刚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契机。
在与杨浙帅老师的日常沟通中,发现杨老师也有着共同的想法,我们两一拍即合,共同推动了GMBA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入乡村大课堂。感谢杨老师带领管院学生,用营销学知识赋能乡村振兴。
移动课堂回顾
不灭窑火:传统技艺的诗与魂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在溪头村的不灭窑火中,青瓷如诗。“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些古老的工艺形容词,在当代正经历着生命的跃迁。从绵绵不断的窑火里走出的龙泉青瓷,被称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明珠”。传统工匠们深知,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窑火中绽放的微妙差异,正是青瓷的灵魂所在。
互联网时代为这份传统带来新的可能,小红书、抖音不再只是营销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新渠道。传统匠艺面临着现代市场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持生机?如何在数字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纯粹,这也成为了此行师生们共同思考的课题。
集体智慧:乡村振兴的根本密码
溪头村党总支书记曾志华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乡村发展的真谛:“一个人干不过一群人,一群人干不过一村人。”八棵树公园、水车公园、萤火虫峡谷等等,每一个项目背后,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梦想。“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不仅是发展战略,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在村大讲堂上,吴茂英老师与杨浙帅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产学研融合,助力溪头村迈向世界舞台》。吴老师深深扎根于溪头村,为村庄的发展贡献了诸多真知灼见。她不仅详细阐述了溪头村的发展现状和丰富资源,还启发同学们共同分析了当前村庄发展所面临的不足之处。
杨老师则向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课题:
1、研究客户需求,并以此为导向设计符合溪头村特色的产品。
2、探索数字化与渠道设计,加强溪头村与外界的联系。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村庄与外界的持续有效沟通。
3、打造溪头村品牌,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村庄背后的资源,以持续吸引游客前来探访。
红色基因: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在溪头村的红色纪念馆内,1935年红军挺进师的英勇事迹依旧闪耀着光芒。那些曾在战火硝烟中奋勇前行的革命先辈,以他们的热血与崇高理想,在这片热土上镌刻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时至今日,这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仍然鼓舞着每一代溪头村人不断奋进,砥砺前行。
文化跨越:传统的全球对话
走进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仿佛进入了一个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的艺术天地。泥釉实验室里琳琅满目的釉料样本,宛如一座微型的陶艺素材宝库。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奥地利的陶艺家,他们用独特的创作理念,巧妙地与传统龙泉青瓷工艺相互交融,生动展现了文化跨界的无限可能。
在望瓯·陶溪川,两位来自奥地利的陶艺家与本土匠人的交流,正是文化最动人的瞬间。泥釉实验室里,琳琅满目的釉料样本仿佛一个微型的"陶艺素材宝藏库"。传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对话中生长、蜕变。通过跨文化对话,龙泉的文化正走向世界。
晚上,望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冯俊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工业遗产视野下的文旅创新实践”的分享。这次分享从工业遗产的视角为同学们揭示了文旅创新的实践路径。该公司打造的融合本土特色的文创品牌,正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生动体现。在随后的交流会上,同学们也积极发言,从各自不同的思考角度出发,就产业布局、人才培养、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历史回响:教育的精神传承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的旧址静静地讲述着那段既艰难又充满热血的教育历史。这座承载着战时浙江大学西迁办学记忆的场所,被龙泉的青山绿水所环绕,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虽不易却激情燃烧的教育传奇。古朴典雅的校舍建筑依旧挺立,教室内简易却整齐的桌椅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尽管历经风雨,其风骨犹存。文化长廊里展示的历史图片和文字,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位到访者,提醒他们铭记先辈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深度思考:管理学的乡村想象
浙大GMBA学生的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反思。他们深刻认识到,管理学的应用不应局限于服务企业,更应服务于区域的整体发展。面对如何运用品牌营销、数字化传播渠道以及创新产品设计等手段,来激活乡村的文化资源这一课题,他们深感这是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龙泉的发展故事,是中国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在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国际视野的交汇点上,文化始终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挖掘并激活其当代价值,让每一个乡村都能绽放出独特的魅力,这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博物馆的陈列之中,更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创新也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科研活动,更在于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浙大学子们的龙泉之行,不仅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增添了诗意与远方的想象,更以实际行动为这一伟大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都学课堂MPAcc全程班。选MPAcc,上都学课堂
忽而一年,126种「别样」北大
沙14|向初心出发,百位老沙友召回计划
假如倒着过一遍2024年,我会……丨元旦特辑(四)
MBA班级团建活动|徒步丈量深圳湾 青春携手梦同行
问老师
手机看课
微信关注
我有意见